当全球金融危机残酷地摆在面前,中国的企业家们必须面对最艰难的一年并寻找到“过冬”的良方。针对于目前的经济形势,上海台州商会会长,复星集团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梁信军先生作了深入的透析,让我们共同聆听并有幸分享之……
2008年真是难得的EMBA教案,从大起到大落居然连转折的铺垫都没有。思考什么原因让我们年初愿意如此高估、豪爽投资、年底又如此畏惧低落,当中哪些是我们不该改变的认识?哪些是我们今后投资需要恪守的常识?实在是一份难得的人生财商礼物。
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危机是怎么来的?会持续多久?
我倾向于觉得这一轮危机的持续影响可能超过我们良好的愿望和想象。其肇始原因很可能是全球范围的经济循环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欧美的高负债、高消费,亚洲的低价格、高顺差出口导向,加上高储蓄率导致再拿高顺差低成本借给欧美去消费、投资。欧美的低成本资金配合高杠杆,使能源、矿产等基础原材料成了价格不断攀升的投资品,终于高到不可承受,产业和谐被打破了。需要一个新的模式了。那么常识上,各国各方熟悉、配置、磨合的调整过程是否需要两到三年呢?这就是全球的经济可能的复原时间。
第二个问题是对中国经济、对我们有影响吗?什么时候开始、会到什么程度?
直接来看,表面上至少四个方面的影响已经非常明显。第一是中国企业在国内融资很困难的同时海外融资也大幅度萎缩了,第二是不少海外投资面临减计,第三是我们几乎都习惯了同比永远增长20%以上的出口7年来首次出现了罕见的二个月下降,而且可能到现在为止出口的下降,实际上还只停留在由于美国个人消费品减少和欧洲消费意愿削弱所导致的部分,而因为美国工商业减少其新增投资而出现的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下降还没到来,第四个影响就是外商到中国的投资(FDI)已经连续二季度下跌了,11月同比降幅高达36%,伴生在外来投资需求的产品服务危险了。
2009年出口行业面临极大挑战的同时,GDP的增长三驾马车的内需和投资如何呢?
08年11月份起,似乎国内消费需求也不乐观。如果趣味分析消费的话,我相信由于占GDP近一半的行业效益不乐观,可能也会影响近一半就业人口的消费动力,也许我们会率先看到奢侈品(豪华大件都算)的产销下降,接下来是耐用消费品(家电、家具等等),而生活必需品(超市、集贸市场里的东西)、痛苦消费品(医疗医药、教育)则会保持稳定成长。
至于投资,政府的4万亿及一揽子强劲救市措施博弈着企业的现金为王、攒钱过冬心理。鹿死谁手有待观察。
所以我们看到金融海啸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开始影响我们的生活、事业、投资、信心。
但我想大多数人都相信中国2009年以及未来五到十年仍都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排头兵。还因为我们国家、个人的高储蓄率,让我们面对资产价格的暴跌有了新的机会。而且如此巨大的原材料价格的下跌,也给面临向下波动的中国经济送上了一份大礼:想想每年我们进口的5亿吨铁矿每吨跌了400元吧、想想每年我们进口的10亿桶原油每桶跌了80美元吧、再想想我们每年要进口多少天文数字的铜矿、铝矿……?全球范围的去杠杆化导致投资品价格下调,中国何尝不是此次危机的战略受益方呢?再想想我们出口的竞争力不仅仅局限于欧美日啊,在全球的所有地方我们几乎都有不可比拟的竞争力,加上原材料价格回落了,很多市场只是过去我们还没来得及做;再想想我们庞大的人口的内需增长;再想想党和政府的决心和刺激经济的举措,所以我要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第三个问题是个人、企业有没有可能从危机中受益?
我觉得可能性很大,其实我们这是在讨论如何在危机中进行投资决策。
我会首先选择投资中国,因为09年世界的经济增长是不确定的,但中国的增长是确定的。选了中国再谈谈行业。
我首先会选在不知何结束的危机中依然能持续赚钱、几乎不受影响、甚至有好影响的行业。他们多数可能是跟中国不断成长的个人消费市场有关的东西。比如消费品里的必需品(食品、中低端个人消费品等)、痛苦消费品(医药、教育)及其销售网络、渠道(超市、医药分销、快餐连锁)。其次很明显应该选择能够受益于政府现行及潜在政策的行业。比如财政政策的重点投向行业(民生、保障、基建)、货币政策受益的行业(负债成本高的行业)、行政政策会重点扶持的行业(国家随时刷新公布的行业)。再次就该是:有影响但是风险已经释放、可能在经济好转时率先翻转的行业。
再说说企业。我会选那些效率处于行业领先的(就是大多数亏钱了他还在挣的),这样行业低迷到大多数企业亏损停产、他还活着时,行业的供求就会逆转,这样的企业又要发芽绽放了;我还会选团队成熟、成功过的、甚至与企业休戚相关的,只有他们才能适应、领先环境,引领企业找到逃生的道路。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权衡风险:一是价格够低了吗?有必要一次满仓吗?二是PB里面那个B(账面净资产)可靠吗?三是PE里面的E(利润)可持续吗?四是你投资后它的现金流能保障生存和发展所需吗?要知道想清楚能输到啥份上的勇敢才算真正的无畏,无知者的无畏是愚昧。
说了半天,个人、企业抓住机遇的钱哪里来?一是融,二是卖,卖掉低效率的、微亏少亏的,对冲换成增长性更好的投资。
最后,我想说经济总有回暖的那一天,回暖的时候我们会否还记得要对中国有信心?要对基于中国庞大人口的个人消费市场增长有信心?要对中国作为全球主要有形产品生产基地导致的原材料市场长期增长有信心?要对中国城市化、消费升级带来的住房、基建有信心?对中国人高储蓄收入不断增长带来的投资和理财市场潜力巨大、金融持续繁荣的信心?我们还会记得应该投资运营效率领先、团队稳定成功、建设成本低廉的杰出企业吗?我们还会记得高的时候卖掉点为低的时候储备冬草吗?我们还会记得企业价格、风险其实都该有常识红线吗?
其实这才是我想和大家共勉的!
——梁信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