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上海椒江人才联谊会组织部分专家、理事回椒江,开展服务家乡活动。开办公益讲座是本次活动主要内容之一,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联谊会理事余丹红教授,在台州市图书馆市民大讲堂作了“音乐教育与城市文化建设”专题讲座、受到台州市民广泛好评,台州市媒体作了专题报道。
本次活动是上海椒江人才联谊会响应梁信军会长提出的“人才返乡、知识返乡”要求的体现,也是拓宽区、县联谊会工作渠道的一次尝试。以下是台州日报记者撰写的报道。
余丹红音乐讲座纪实
台州日报2013年10月18日第05版
多数人具备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一个城市的音乐教育就成功了
本报记者林 立
音乐和其他艺术相比,构成的元素是抽象的音符,因此欣赏音乐需要一定的素养。然而在这个网络神曲不断的年头,音乐的艺术范儿已成为少数人心目中的准则,流行歌曲的普及是不是可以代表一个城市的音乐文化水平?音乐教育,是不是可以像大多数中小学科目设置的那样,作为可有可无的“素质教育”存在呢?
离开台州已快30年的余丹红老师,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系主任的身份回到家乡的图书馆,她说:“音乐不该成为素质教育。”
不在于好不好听,而在于听不听得懂
在上海音乐学院,余丹红经常会问新生一个问题,她也把这个问题送给台州听众:“音乐是什么?”和余老师的多数新生一样,讲座现场没有人回答得上这个问题。余老师现场放了一段外国男高音唱段,在每个人都被旋律牵引到未知空间神游时,她暂停了音乐,问大家:“你觉得这段音乐在表达什么情绪?”
有人说是向往自由的呼喊,有人回答是对大自然的赞美,不过也有人诚实地回答,因为听不懂歌词,所以不知道歌手在表达什么情绪。余丹红似乎对这个回答特别满意,她说:“如果没有音乐歌词就听不懂音乐的话,只要存在文学就可以了,没必要有音乐了。”
“欣赏音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审美’。一段抒情的音乐,让听者展开丰富联想,每个人根据不同的自身经历产生不同的感动,和某段经历产生共鸣。想象到诗情画意的画面,或者对恋人,或者对大自然,产生美好的情感。”余丹红认为,这个阶段是不需要学习的,不识字无法欣赏《红楼梦》,但没有音乐知识同样能被音乐感动。
然而这个阶段,也最为特殊。因为处于这阶段的听众,惯以“好不好听”来评判一首曲子是不是好音乐。“音乐和人一样,不是长得美就等于他伟大。”
因此,听懂一段音乐,就要进入音乐素养的第二阶段。
音乐是情感的框架,填满人心灵的缝隙
每一段动人的音乐,一定有它专属的情感,但对于没有歌词的纯音乐,似乎很难说清楚它蕴含了什么情绪。“进入音乐欣赏的第二个阶段,就是‘表达’阶段,一位作曲家创作的曲子,只是一个情感的框架。”余丹红以“悲伤”这种情绪举例,“悲伤有各种原因,听者有各种悲伤,有人听得呜咽,有人听得泣不成声,作为情感框架的音乐,却能填满不同人心灵的缝隙。”
在学习音乐的这大半生里,余丹红说她遇见了非常复杂的音乐,也看到了音乐具体的构成元素。她觉得音乐和构成一个人体的不同元素一样,有皮肤、骨骼、血液等等相对应的存在。为什么许多目不识丁的劳动人民和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因为音乐最初来自于“节奏”。
“最早的音乐就是人们跺脚,敲击器皿产生的节奏。这些节奏和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吻合,有些来自潮汐,有些来自地动,有些则和人体的脉搏保持一样的节奏。”
现场余丹红给大家放映了著名的打击乐团“破铜烂铁”在百老汇的演出视频,乐团的每个人敲打的不是铁桶就是塑料桶,没有一件像样的乐器,却出神入化地演绎出各种激发人原始舞蹈本能的节奏。这个视频让现场观众清晰地看到、听到音乐的“元素”,一旦人仔细品味音乐最本真的构成,了解了不同乐器如何表达不同情绪,有没有歌词都不再重要,欣赏音乐也就更加自如。
音乐不存在高级低级,只有好坏之差
欣赏音乐的最后一个阶段“纯音乐”,余丹红坦言并不属于每个人。她以自身教学体验和大家分享,她觉得最复杂最深奥的就是“合声”。原因诸多,因为这其中有太多人为的规则和历史发展的必然因素。现场她放了一段舒伯特的《圣母颂》,一个空灵的嗓音回荡在大厅,每个人都在眼前构想出一位圣洁女歌者在赞叹圣母之际,她告诉大家,其实演唱者是男童。
“因为早期欧洲的教会只允许男性进唱诗班,而类似《圣母颂》这样音调高的曲子,就用男童来代替女子。很多音乐之所以制定各种繁琐的规则,就是为了让它们达到使人敬畏的作用。”
余丹红说,这也是许多人觉得音乐有高级、低级之差的原因,而缺乏对音乐的理解,正是导致众人把音乐划成“学院派”与“流行歌”等界限的理由。“音乐是不存在高级低级之分的,很多著名的音乐人可以把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玩转的同样精彩。”圣洁而使人敬畏的音乐是必要的,人是容易做事没有底线的智能生物,有敬畏之心,才能守住底线。从这个角度来说,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们容易把音乐、美术等学科等同于素质教育,那我想请问,语文、数学这些科目就不是素质教育了?把音乐归为素质教育的观念,其实是在贬低音乐。因为音乐同样是一种技术、艺术,对人生的作用完全不逊色于其他科目。”
最让余丹红引以为豪的资历,是《上海市中学音乐教材》等中学教材的编写者之一。“而反观中国乐坛,太多音乐家不为儿童创作音乐。其实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不同乐器会发出什么声音,哪种旋律代表哪种情感,接受音乐并欣赏音乐,无需冠以素质教育的额外名堂。”
“音乐不该承担素质教育的担子,素质教育是综合的,不是有音乐素养就算有素质。只要一个城市里大多数人掌握第一阶段的‘审美’,这个城市的音乐教育就成功了。”
台州是时候 追求精神享受了身为音乐学博士,余丹红在国内外多个城市追寻着音乐的更高学问。讲座当天,就有观众向她请教,如今台州也在尝试引进高雅音乐会、话剧,不过售票程度远不理想,大家更愿意享受赠票的优惠,如何提高台州观众的欣赏水平与欣赏欲望?
“我工作生活所在的城市上海,应该算得上中国价值观最多元的大城市之一了。我去过广东,在那里,多数人会以‘你工资多少’作为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杆。在上海,如果你在艺术上有成就,人们仍然会尊敬你。然而就是在上海,交响乐、音乐会等高雅演出,多数人仍旧愿意享受赠票。”
余丹红笑称,这其实无关乎市民欣赏水平或价值观,而是一个欣赏习惯的累积。她和多数上海观众如今非常热衷于观看小剧场话剧演出,在上海凡有小剧场演出,必定场场爆满。这是因为小剧场演出成本较小,更容易培养观众消费群体。一旦小范围内的观众群形成,以艺术之魅力,何愁更大的演出市场形不成?
经济基础决定精神追求的基础,余丹红说:“我觉得咱们台州的经济真的已经够可以的了,是时候开始拥有精神追求了。”
讲座结束后,许多观众都在讨论,希望引进更多艺术演出。“不花时间从小圈子开始培养观众群,那我们的精神追求肯定跑不过物质追求。”一位观众提出的这个观点,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其实台州这座城,不缺艺术大师,只缺艺术群众,对一座城市来说,后者的数量,才是衡量城市文化的真正标杆。